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忧物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_怡红院老首页主页入口

當前位置:首頁 >> 固廢 >>內容詳細

蘇州800萬立方米七子山新填埋場啟用

2009-07-31 02:24:26  

  庫容800萬立方米的七子山垃圾填埋場擴建工程一期正式啟用,該填埋場同時還多了一個“身份”――環(huán)衛(wèi)科普教育基地。昨天上午,七子山填埋場擴建工程暨環(huán)衛(wèi)科普教育基地啟用儀式在七子山填埋場舉行。
  
  據了解,新啟用的垃圾填埋場提前實現了城市生活垃圾處置以“焚燒為主、填埋為輔”的預期目標,在生活垃圾終端處置方面已經達到了全國領先水平,標志著老的垃圾填埋場“壽終正寢”。

  “服役”16年,老場“吞下”560萬噸垃圾

 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(fā)展、城市化進程的加速,我市的生活垃圾產量也在迅速增長。據統(tǒng)計,1995年蘇州市區(qū)生活垃圾處理量為26.59萬噸,2006年達到91萬噸,2007年首次突破百萬大關達到110萬噸,2008年為117萬噸。從2003年開始,市區(qū)唯一的處置終端七子山填埋場就已經連續(xù)超負荷運轉,最初設計填埋場的庫容可以維持至2008年,由于生活垃圾量的猛增,填埋場庫容提前告罄。目前,我市年生產垃圾總量達到130萬噸左右。

  為解決快速增加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問題,進一步提升我市生活垃圾“無害化、資源化、減量化”處置水平,我市在啟動垃圾焚燒發(fā)電廠項目的同時,同步規(guī)劃對七子山填埋場的高標準原址擴建項目。

  老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場于1992年6月動工,1993年7月投入運行,設計服務年限15年,至今已安全運轉16年,累計填埋垃圾量560多萬噸。老七子山填埋場是蘇州市區(qū)第一座、也是2006年焚燒廠啟用前市區(qū)唯一的無害化處置終端。在新場啟用的同時,老填埋場完成了它的“歷史使命”。

  新填埋場的“粉墨登場”,將提前實現我市生活垃圾處置以“焚燒為主、填埋為輔”的預期目標,也標志著蘇州市生活垃圾終端處置已處于全國領先水平。

  總投資3億多,擴建方案節(jié)約340畝土地

  由于土地資源有限,在蘇州這樣一個“寸土寸金”的城市另擇新址并不容易。 2006年,啟動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場原址擴建工程,該工程總投資3.39億元,采用在老填埋場的基礎上,豎向堆高和向北水平拓展相結合的擴建方案,該方案節(jié)約了340畝土地,是國內第一個在老場基礎上進行豎向堆高擴建的填埋場。

  擴建工程新增庫容800萬立方米,按平均日處理生活垃圾1600噸測算,預計可以服務16年。平均每人每天產生1公斤左右的生活垃圾,按照蘇州生產垃圾的總量計算,城市可接納人口總量已經超過500萬人。

  為確保今后10多年全市生活垃圾的全量無害化處理,同時彌補老場存在的諸多問題,擴建工程采用現代化衛(wèi)生填埋技術,并嚴格按照建設部《城市生活垃圾衛(wèi)生填埋技術標準》設計、施工,整個工程達到了一級填埋場標準,并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。

  新啟用的填埋場采用了最先進安全的防滲系統(tǒng)、先進的滲瀝液收集導排和處理系統(tǒng)、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統(tǒng),同時填埋氣體繼續(xù)通過收集發(fā)電,減少溫室效應,實現能源的循環(huán)再利用。在完備的防塵、防臭措施、綠化及生態(tài)修復措施下,對現有的填埋設施的不斷完善,防止對環(huán)境造成不良影響。

  由于工程整體實施年限較長、結合安全穩(wěn)定運行需要,七子山填埋場擴建工程項目將分四期進行建設。主要包括庫區(qū)工程、滲瀝液處理廠、水平防滲系統(tǒng)、生活管理區(qū)及生產區(qū)等部分。

  垃圾焚燒又能發(fā)電又能節(jié)省填埋空間

  新啟用的填埋場在諸多關鍵技術上取得了新的突破,這也必然帶來了很多“新氣象”。市環(huán)境管理處處長姚鳳根介紹,新填埋場庫容總量增一倍,蘇州目前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達到3600噸,其中三分之二被焚燒處理用于發(fā)電,三分之一被填埋,被填埋的垃圾總量達到1200噸左右。在老填埋場時代,只有40%的生活垃圾進行焚燒,其余的大部分垃圾被填埋,占用了較大空間。姚鳳根表示,生活垃圾終端處置的良性發(fā)展方向是進行無害處理以及資源再利用,同時,利用盡可能少的空間處置盡可能多的生活垃圾。

  新填埋場在原有3個日焚燒350噸火爐的基礎上,又增加了2個日焚燒500噸的火爐,日焚燒處理垃圾能力增加到2050噸。據測算,焚燒垃圾可以使垃圾的容量縮減90%;同時,每噸生活垃圾的發(fā)電量可以達到380度,經過特殊裝置可以直接進入電網。蘇州的生活垃圾進行焚燒可以帶來每年2億多度電,相當于節(jié)約8萬噸標準煤。還有部分垃圾進行沼氣發(fā)電,每天可產生5.6萬度的電能。

  姚鳳根說,盡管生活垃圾經過終端處置完成了華美轉身,但是每年的設備和技術投入也是不容忽視的。減少垃圾量還是要從源頭上進行控制,市民要積極行動起來,樹立起環(huán)保意識,減少產生垃圾量。

  作為環(huán)衛(wèi)宣傳教育基地,昨天(6月25日)下午,首批40多名市民來到了七子山填埋場展廳和庫區(qū),通過實地參觀直接感受到了垃圾終端處置全過程。參觀過后,市民們自發(fā)提出倡議,呼吁提升自身素質,帶動身邊人,共同為打造最美天堂而努力。(朱新國)

會員驗證

提交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