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料袋、餐盒、泡沫……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白色垃圾已變成公害,武漢每天“吃”掉百萬余紙碗,相當于一片小樹林。但令人欣喜的是,將白色垃圾變身清潔能源,武漢已在行動。
12月5日,市民王慧吃完早點,習慣性將白色塑料袋扔進公交車上的垃圾簍里。6個小時后,這個垃圾袋輾轉多次,跟隨10噸其他生活垃圾一道,被一輛重型垃圾壓縮運輸車運送到位于江夏的長山口垃圾焚燒廠。
在這里,經(jīng)分揀、堆放、干燥等程序后,這個垃圾袋“乘坐”電動輸送帶,被送進一個巨大的焚燒爐。焚燒爐內(nèi)高達947℃的高溫,讓塑料袋分解成二氧化碳、水和少量殘渣,同時釋放大量的熱量。這些熱量聚集在一起,將一個大鍋爐內(nèi)的水加熱成400℃的水蒸氣后,推動了2臺蒸汽發(fā)電機。至此,這個塑料袋完成了它的蛻變。
6日上午,在長山口垃圾焚燒廠內(nèi),該廠廠長黃衛(wèi)鵬向記者還原了白色垃圾蛻變的全過程。據(jù)了解,這里每天“吃”掉千噸垃圾,占全市每天垃圾總量的1/6。今年6月起,每天產(chǎn)生20多萬度電,夠2.8萬戶居民用一天。
更重要的是,這里能將垃圾的再生資源“吃干榨盡”,如金屬物可回收利用,熱量用來發(fā)電和供暖,廢水凈化后用來澆花洗衣,就連最后的灰渣,也能做建材。
武漢市城管局建設處副處長明萬平說,垃圾焚燒發(fā)電的最大好處是占地少,垃圾處理后的污染物非常少。
據(jù)了解,目前武漢已建成和在建的垃圾焚燒廠共5個,全部建成投產(chǎn)后,可將武漢多數(shù)垃圾直接轉化成清潔的電能。
提交關閉